欢迎访问: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当前时间:
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研学术 学生工作 党群工作 创新创业
 
研究生教育
 
学科介绍
导师队伍
培养方案
课程建设
研究生招生简章
质量工程
规章制度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研究生教育 - > 课程建设 - > 正文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3-01-11 浏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

英文名称: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

授课学时: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0

课程学分: 1.0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开课时间: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主讲教师: 廖亚平;刘长青;李姝婧

授课对象: 硕士研究生

预修课程:《细胞生物学》

课程简介: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现已知道,细胞内存在着多种信号转导方式和途径,各种方式和途径间又有多个层次的交叉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课程内容主要有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信号分子、受体、信号转导蛋白、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RTPK)信号转导途径、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受体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研究技术是生物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第二学期一门专业选修课,属于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突出各种信号转导过程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分子层面了解和掌握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绪论

【掌握】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的相关概念;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

【熟悉】信号分子种类;受体分类。

【了解】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性。

【思政目标】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鼓励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第二讲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掌握】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递及信号通路基本组成。

【熟悉】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研究进展及与疾病发生。

【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作为疾病治疗靶点。

【思政目标】诺贝尔奖介绍,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三讲  酶偶联受体信号传递

【掌握】酶偶联受体信号传递及RTK-Ras信号通路。

【熟悉】酶偶联受体的种类、研究进展与疾病治疗。

【了解】酶偶联受体信号与肿瘤发生。

【思政目标】结合研究进展,以科学家为楷模,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精神

第四讲  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掌握】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基本过程。

【熟悉】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了解】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信号与组织干细胞更新和分化的关系。

【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紧跟世界最新研究热点,追求卓越,实现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精神

第五讲 NFkB信号转导通路

【掌握】NFkB信号转导通路基本过程。

【熟悉】NFkB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及其与免疫和炎症发生的关系。

【了解】NFkB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与疾病发生机制。

【思政目标】通过介绍学科进展和科学家趣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第六讲  Notch信号通路

【掌握】Notch信号通路基本过程。

【熟悉】Notch信号通路研究进展及其细胞发育的关系。

【了解】Notch信号通路研究与疾病。

【思政目标】介绍Notch信号通路的发现过程,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精神。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内容

课堂讲授

实验课

小计

第一讲  绪论

3

0

3

第二讲  G蛋白偶联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4

0

4

第三讲  酶偶联受体信号传递

4

0

4

第四讲  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3

 

3

第五讲  NFkB信号转导通路

3

 

3

第六讲  Notch信号通路

3

 

3

总计

20

0

20

 

四、教学方式

以讲座形式进行课堂讲授,可采用线上或者线下授课,在教学中运用诱导式、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等教学方法,统一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视频辅助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

以上述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作为教学和考核的重点,强调知识综合运用,考试形式为小综述撰写或思考题(开卷)。笔试成绩以70%计入总成绩,平时成绩以30%计入总成绩。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材:无

参考书: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 》(第六版),陈誉华、陈志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Bruce Alberts et al.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6th. Garland Science, 2014.

Harvey Lodish et al.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th.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3.

Gerald Karp.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7rd. Wiley & Sons, 2013.

七、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李强 李姝婧 刘长青                 2022425

审阅人:廖亚平                               2022425

 

 

                                                                  生命科学学院   院(系)、部 细胞生物学 教研室

               2022  5   4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细胞培养技术》教学大纲
 
 
Copyright (C) 2012-2013 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蚌埠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552-3175396